天安门城墙周晓兰:5连冠功臣,官至副司长,为何辞职移民美国

16岁,她才开始接触到排球,便显露出了惊人的天赋,一年后就进入了山西青年女排队。

20岁,1米82的她被选入了国家队,这距离她开始练习排球不过4年时间。

1981年,24岁的她和郎平、杨锡兰等人在女排世界杯上拿下了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女排也在之后创造了“五连冠”的神话。

她就是有着“天安门城墙”之称的排球女将周晓兰,有着超强拦网能力的她和“铁榔头”郎平是最好的搭档!

参与了“三连冠”的周晓兰因年龄原因选择退役,之后进入国家体委,到1994年,已经是国家体委球类司的副司长,也是当时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

可这时,前途无量的周晓兰却突然放弃了热爱的排球事业,辞职移民美国,从此相夫教子,低调生活。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她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女排夺冠的喜悦与泪水

“我们在这里向大家转播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比赛,中国女子排队队同日本女子排球队...”

1981年11月16日,无数国人都盯着黑白电视机里的画面,大街小巷到处都弥漫着一种沉默的热情,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而这时日本大阪的赛场上,周晓兰、郎平等人也小心地应对着对面的日本队员,她们一个主攻,不断强势地攻击,一个拦网,拦截着对方的扣球,让对手无力招架。

“中国队胜利啦!中国队以3-2胜了日本队!夺得了世界杯比赛的冠军!”

当电视剧、收音机里传来主持人激动的声音时,国内各个角落也爆发出了欢呼,大家走街串巷,到处都是庆祝的海洋。

因为这是中国三大球终于一雪前耻,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而且在80年代,日本的女排在世界上都十分有名,也是世界各国认为我们无法打败的对手。

但中国女排还是胜利了,代表着我们也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其他国家也不能再肆意嘲笑我们“运动无能”,从这天起,女排精神成了全国上下学习的对象。

有着超高拦网技术的周晓兰也就此家喻户晓,还多了一个“天安门城墙”的戏称,来与郎平的“铁榔头”相对应。

接下来的1982年女排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的“三连冠”让整个社会掀起了排球热,大家都对这几位女排姑娘无比敬佩。

尤其是超过一米八的周晓兰格外吸引人眼球,她清丽的容貌更是让人难忘,还被封为是“女排”中最漂亮的姑娘。

甚至在1982年3月的杂志封面上,周晓兰还和电影演员龚雪一起出现都毫不逊色,她也成了许多年轻人心中的偶像。

周晓兰(右)

但在取得三连冠的喜悦背后,周晓兰也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那就是要不要退役。

要知道本身她接触排球就很晚,当年进入国家队时就是卡着年龄进的,如果不是还差几个月满20岁,就跟之后的排球生涯无缘了。

现在,一个个年轻的球员快速地成长,多年的高强度训练让她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状态逐步下滑。

而且之前在世界杯夺冠后,她还因为肠胃问题大病了一场,身体从那之后就不太好,也在之后慢慢退出了主力阵容。

其实不当主力,对周晓兰来说没有那么难过,她只想一直在球场上拼搏,可岁月是无情的,为了不拖累队友,影响国家的成绩,她痛哭了几场,最终还是选择了退役。

退役之后的周晓兰感觉很是不适应,她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心态,男友侯晓非也一直陪在她身边。

他之前也是国家男子排球队国手,后来选择了当教练,他劝解女友:“不如就退役吧,即使离开了赛场,你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去为国家的排球事业做贡献。”

周晓兰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开始规划新的方向,1985年,这对志同道合的情侣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周晓兰和侯晓非结婚现场

在婚后,她一边享受家庭的温馨,一边到上海体育学院进修,为之后的事业做准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8年,有经验有专业知识的周晓兰顺利进入了国家体委,成为了排球处的处长,这让她很是兴奋。

她时常在工作之余,去监督女排的训练,看着一个个年轻的女孩子在训练场挥洒着汗水,就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周晓兰出任国家体委排球处长,接受采访

接触排球的“大龄”学员

1957年,周晓兰出生在江苏南京,父母都是当时很吃香的知识分子,因为工作的原因,她10岁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上海,和外婆生活在一起。

在上海生活的时光是平静安宁的,周晓兰被照顾得无微不至,营养的充足,加上父母的基因,她的个子蹭蹭地上涨,因此周围人经常开玩笑:“晓兰这个子,将来打篮球多合适啊。”

这让小小的她心里埋下了接触运动的想法,后来她被父母接到了身边,在13岁那年一起下乡,来到了山西古郊乡的小山村。

在这里的生活很艰苦,也没有太多的娱乐,周晓兰最期待的,就是父母闲暇时带着自己去打球、运动。

当时的古交很贫困,吃食都是紧缺的,但饥一顿饱一顿的她个子还是越来越高,16岁时就已经长到了一米七多,因此在附近都很出名。

这个优势也给她带来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进入体校接受训练,虽说只是业余体校,但却正式开启了周晓兰的排球生涯。

其实说起来进入排球班,还是机缘巧合,一开始周晓兰进入体校以为是篮球队,但是当时相比排球,篮球更受国人欢迎,因此篮球队人已经满了。

周晓兰便被分配到排球队,先进行训练,本以为只是一时之计,但接触到排球的她瞬间就爱上了这个运动。

而且她显露出的惊人天赋让排球队教练十分惊喜,很多技巧和动作一说,周晓兰就能快速理解并超常发挥。

要知道她之前是个彻底的排球“门外汉”,16岁才进行专业训练就如此出挑,在国内职业运动员里都很少见。

于是教练开始重点培养周晓兰,而这个曾经经历过乡下生活的女孩也格外坚强,面对各种重复枯燥又辛苦的训练,她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周晓兰在排球队里越来越出名,大家都知道体校出了个“天赋型选手”,这个说法也吸引到了当时的山西省体工队的排球教练。

于是周晓兰就这样到了省队,在这里她得到了更加专业的训练,也慢慢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周晓兰(左)

1977年,周晓兰被中国青年女子排球队选中,被派到了巴西圣保罗比赛,和队友一举拿下了亚军。

这场比赛让国家队发现了这个好苗子,她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国家队,才20岁的她激动得几晚上都睡不着觉,畅想着未来能为国争光。

在开始训练之后,她也确实为这个梦想奋斗着,在人才济济的国家队,大家训练都非常刻苦,但即便如此,周晓兰也是里面最拼的一个。

正是靠着这份刻苦,才有了周晓丽绝佳的球技,敏锐的意识,和快速的判断等能力,因此在退役后,她改革中国女排训练十分有发言权。

在她的安排下,女排的管理制度、训练形式、奖金制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变,队员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却选择了辞职,这是怎么回事呢?

球场、职场皆是战场

上文说过,不管是作为排球女将,还是退役后在国家体委中的工作,周晓兰都完成得很好,可以说是尽心尽力。

因此1994年,她成为了国家体委的球类司副司长,官至副厅级,事业一片光明。

但排球技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工作却显得复杂了很多,这让心思简单的周晓兰很是不适应。

在她们这一代排球女将陆续退役之后,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光环似乎慢慢消失了,新一代队员们明显实力和拼劲要弱上一些。

为此周晓兰想了各种办法,但效果都不是很好,随着女排成绩的下滑,国人也有些不满,这让她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

她的抗压能力其实很强,但因为心中埋着一根刺,工作的积极性便也受到了影响。

1992年女排队员被爆服用兴奋剂,这个丑闻让国内外都很愤怒,可以说是铺天盖地的骂声,很多别有用心的人也趁机攻击国家体委。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而作为排球处处长的周晓兰,虽然并不知情,但还是被领导劝说,把这个事件揽下来。

周晓兰能够理解这是顾全大局,但心中也难免有些委屈,不过还是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但这时其他队员和排球协会的人都不赞同,于是这件事便搁置了下来。

本以为这件事会就这样过去,但周晓兰却觉得,因为没有妥善处理好这件事,领导们恐怕很失望。

在之后的工作中,她也常常遇到一些问题,便更觉得是大家对她有了意见,这个曾经只需要考虑排球的姑娘,在职场中感觉很疲惫。

但这些情绪都被她藏在了心里,没有去和其他人沟通,随着时间发酵,终于被一个事情点爆了。

选择辞职,移民美国

因为当时中国女排成绩的下滑,国家体委也在不断地想办法,很快就有人提出,能不能想办法把郎平请回来当主教练。

郎平

这个建议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曾经的主攻手,象征着女排辉煌时代的郎平,毫无疑问是有这个资格的。

而且郎平这时正在美国担任教练,接触到的也是新时代的训练方式,如果她愿意回国,带来的必然是新气象新改变。

可她愿意回来吗?美国为了留住郎平,给出的待遇和各种福利都是极高的,我国无法给出同样的条件,而且郎平回国还要赔偿违约金,代价是很大的。

但周晓兰却觉得,凭自己对这位老队友的了解,如果能帮助祖国,能把中国女排的招牌重新扛起来,她一定是愿意的。

于是她鼓起勇气联系了郎平,不出她所料,郎平听到这个请求,没有思考太久就答应了下来,这让周晓兰很是激动。

周晓兰

她满怀期待地等着郎平回归,脑海里是曾经她们一起训练,一起比赛的场景,久违的热血燃烧了起来。

但郎平回国这件事,有一部分人是有意见的,他们觉得中国培养了郎平,她却跑到美国去训练别人,还反过来对抗中国女排,实在是个“白眼狼”。

因此在这部分人眼里,根本不该请郎平回来,对促成此事的周晓兰也有了看法。

所以在这些人的阻挠下,周晓兰被通知不能去接机,并且郎平回国之后,两人也不能一起共事,以免“抱团”。

这个做法就像朝周晓兰泼了一盆冷水,她不明白为什么情况会如此复杂,原本简单纯粹的训练却牵扯到这么。

心灰意冷的她思考了很久,觉得自己实在是不适合职场的各种弯弯绕绕,既然年龄也大了,不如干脆回归家庭,和丈夫孩子一起享受生活。

于是在郎平回国时,周晓兰还是坚持以个人的名义去接了自己的老朋友,两人谈了许久,才不舍得分开。

随后,1995年,周晓兰提出了辞职,这让大家都非常震惊,纷纷挽留,但她去意已决,也不想再这样疲惫的工作,在三个月后,各层领导只能无奈同意了她的请求。

在辞职后,周晓兰觉得无事一身轻,便奔赴美国和丈夫团聚,因为侯晓非在美国大学排球队当教练,两人一直分居,现在终于可以生活在一起了。

从这之后,周晓兰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她选择在医疗器材公司当工程师,慢慢升职为部门负责人,和家人过上了简单幸福的生活。

结语

2007年1月,周晓兰回到北京,但她还是一贯的低调,不愿接受任何采访,对她来说,曾经的荣耀和责任都已经放下,对排球和祖国的爱藏在心中就好。

现在的她和家人依然定居在美国,也经常带着孩子一起练球,但她绝不允许孩子们代表外国参加比赛,这是一个深爱祖国之人的坚持。

其实这样的一生,对周晓兰来说也算是十分圆满,她幸运的找到奋斗一生的事业,也适时的选择放弃,始终遵从本心。

也希望我们都能和她一样,能过上如愿以偿的生活......


不干胶标签设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