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毛人凤接到老蒋指示:秘密处决杨虎城,杨临死前看着儿子身死

电脑壁纸

1936年12月11日晚上,蒋介石在华清池举行晚宴宴请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与蒋介石一同来西安的陈诚、蒋鼎文等多位国民政府要员也都到场。

这场宴会虽然不是鸿门宴,却也是“杯酒释兵权”,蒋介石在席间宣布撤销张学良的西北剿共总司令之职,由蒋鼎文接任,同时卫立煌担任晋陕绥宁四省总指挥,成了杨虎城的上司。

老蒋痛批张、杨剿共不力,并声称不久后中央军将进入西北负责剿共。

晚宴结束后,张学良、杨虎城连夜召集了各自麾下的军队高层,传达了发动“兵谏”的决定。

张、杨两人的分歧

事变发生后,在如何应对的问题上,南京政府分成了和谈派与讨伐派。

和谈派以蒋介石的嫡系拥趸为主,主张通过和谈解决,避免进一步刺激张学良杨虎城,力求保全蒋介石的性命。

而讨伐派以何应钦等人为首,他们将此事视为一个机会,想借此夺权,因此主张立刻派大军讨伐张、杨,实则就是想借张、杨之手干掉老蒋。

同时,西安这一边,控制住老蒋以后,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意见也发生了分歧。

张学良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杀掉老蒋,他是真的只想兵谏。

某种程度上讲,张学良可以说是古往今来唯一一个真的为了兵谏而发动兵谏的人。捉住蒋介石后,张学良曾力邀杨虎城跟他一起去面见蒋介石,劝蒋介石同意他们的主张。

然而杨虎城却拒绝了张学良,12月13日晚,杨虎城召集十七路军的部将,商讨处置蒋介石的问题。

17路军的高层大部分认为应该就此机会杀掉蒋介石,不然放虎归山,蒋介石势必对17路军展开报复。因此不如杀掉蒋介石后,再与各方势力商讨共同抗日的大计。

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蒋介石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如果他能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一定非要杀他。

杨虎城一开始赞同多数派意见,因此在与张学良商讨的时候,多次提出杀掉蒋介石,但被张学良劝止。

随着事变的各方面影响逐渐扩大,各地军阀和国际势力都开始关注此事。

滇军龙云、晋军阎锡山、川军刘湘、青海马步芳、桂系李宗仁等纷纷发声表态,大意基本一致,都是不希望局势失控,不希望重回军阀混战状态。

苏联方面,斯大林得知事变后也对此表现出关切。

各方压力下,杨虎城最终放弃了杀死蒋介石这一方案,开始谋求谈判解决。这与南京方面的谈判派一拍即合,双方开始就释放蒋介石的条件进行谈判。

最终,蒋介石同意了张、杨提出的关于团结抗日的六项要求。

12月25日,张学良打算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当晚,张学良将这一想法同杨虎城说了,没想到杨虎城对此十分反对。

原来,老蒋虽然在谈判中同意了六项要求,可却拒绝在协议书上签名,只愿“用领袖人格担保”,态度十分坚决,一副“有种你就杀了我”的样子,估计也是看出张、杨不打算杀他。

杨虎城一直对这样的谈判结果不满意,如今张学良提出要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让杨虎城感到不能接受。

25日晚,张、杨二人因此事发生了争吵,多年后张学良回忆,在送蒋介石离陕的问题上,自己与杨虎城吵得几乎决裂。

张学良最终还是选择亲自护送蒋介石从西安飞抵洛阳。不出意料的,脱离亲兵保护的张学良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被两蒋关押了54年。

很多人因此认为张学良太幼稚,自投罗网落得被关押半生的结局。但其实张学良此举体现了他过硬的政治头脑。

张学良护送蒋介石有两方面作用,一是或多或少帮老蒋挽回了面子,使得“团结抗日”看起来更像是老蒋自主的选择,避免亲日派拿老蒋受胁迫攻击抗日政策。

二是通过这种方式,张学良也相当于向蒋表明了自己,与蒋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的缓和。

事实上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杨虎城二人要么躲到国外,否则的话张学良的处理方式就是最佳的方式。

当然,张学良与蒋的关系原本就比杨虎城与蒋的关系更近一些,因此张学良的方式未必就适合杨虎城。

与张学良不同,杨虎城在事变解决后选择跟自己的“嫡系”部队在一起,那么杨虎城的遭遇是否比张学良更好呢?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

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杨虎城后来的遭遇比张学良更令人惋惜。

1937年1月,也就是蒋介石回到南京后不久,南京政府就宣布将杨虎城撤职留任,不久后干脆把杨虎城的国民军第17路军给撤销了。

杨虎城看似雄踞西安,而且军政一把抓,但他的实力在一众军阀中实在是太弱小了,不足以跟中央军抗衡,因此杨虎城的部队并没有起到保护他的作用。

1937年6月,杨虎城在蒋介石的逼迫下赴欧洲“考察”,说是考察,其实相当于被驱逐出境。

旅欧期间,七七事变爆发,杨虎城在法国听闻这个消息,急切地想要赶回国内上战场抗击侵略者。

杨虎城一开始以为自己回国抗日是深明大义之举,蒋介石不会阻挠,没想到蒋介石十分不愿他回国,对其百般阻挠。最后杨虎城是在苏联的帮助下才被允许返回国内。

1937年11月,杨虎城乘船抵达香港,结果刚到香港就接到了蒋介石电报,通知他去武汉。

当时国军在战场接连失利,国民政府已经迁往武汉,因此杨虎城也没多想,就动身前往武汉。

然而在武汉等他的不是蒋介石而是特务头子戴笠,戴笠告诉他蒋介石在南昌等他。

杨虎城仍然没有警觉起来,还以为老蒋是为了统筹战局而在各地奔忙,于是杨虎城又跟着戴笠前往南昌。

结果戴笠把他带到了南昌百花洲熊式辉的一幢别墅,别墅周边,特务巡逻,宪兵站岗,杨虎城这才意识到自己被蒋欺骗了。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蒋介石离开南昌前往重庆。记仇的老蒋没有忘记带上张学良和杨虎城,在戴笠的安排下,两人都被转移到贵州关押。

当然两人是分开关押的,其中杨虎城被转移到贵州息烽县阳朗坝看守所,这个看守所就是后来的军统息烽监狱。

蒋介石对戴笠下了命令,绝不能让杨虎城逃跑或者被救走。戴笠不敢怠慢,杨虎城在看守所住了没多久,被转移到离息烽县十多里的一处山洞。

军统在这里专门搭了两间木结构的屋子用来软禁杨虎城一家。

没错,失去自由的不只是杨虎城一人,他的妻儿也一同被软禁。杨虎城虽然名义上没有被关进监狱,可是实际上与被关监狱也没区别,被隔绝在山上,屋外有军统特务把守,而且衣食条件也非常差,杨虎城想换套新棉衣都很困难。

苦捱了8年,1945年,杨虎城在玄天洞听闻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正所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虽然自己没能亲自出一份力,但得知胜利的那一刻杨虎城还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杨虎城此时一度以为蒋介石会将他释放,毕竟时过境迁,抗战都胜利了。

1946年,军统的人通知杨虎城要转移他去重庆,杨虎城以为此去就能面见蒋介石,然后冰释前嫌。

没想到他直接被送到了歌乐山脚下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至此杨虎城认识到自己的余生都将在软禁甚至关押下度过,他重获自由的希望破灭了。

1947年,妻子谢保桢在囚禁中含恨离世,这对杨虎城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的身体开始一天不如一天。

时间来到1949年8月,蒋家王朝兵败如山倒,准备逃离大陆的老蒋对在押的政治犯开始进行屠杀。毛人凤接到蒋介石的指示——秘密处决杨虎城。

保密局的人打算在重庆郊外的松林坡对杨虎城一家下手。其实杨虎城名义上一直是软禁,并不是保密局说押到哪就押到哪的,因此特务骗他说要来松林坡搭乘去台湾的飞机。

9月17日夜里十一点多,杨虎城与次子杨拯中、不满十岁的小女儿、秘书宋琦云以及宋琦云的妻儿、副官周继明以及一名保姆,一行人在保密局人员押送下乘车来到戴公祠,保密局的人骗他们说要在这里住一夜。

而实际上特务们已经接到了立即动手的命令。

杨虎城和儿子杨拯中在特务押送下走向给他们“下榻”的房间,一路上特务们显得十分紧张,十分戒备的样子。

这是因为毛人凤考虑到杨虎城在国内还是有一定知名度,为了尽可能的掩人耳目、降低影响,毛人凤要求特务们下手时不许开枪。

因此特务们准备用匕首杀害杨虎城一行人。这使得用惯了枪的保密局特务们有点忐忑,怕杨家人会反抗。

由于杨虎城身体已经很病弱,因此特务们的防备对象主要是十七岁的杨拯中。

两个带路的特务首先进了屋里,可却没有点灯,杨虎城感到一丝奇怪,却没有意识到大难临头。

杨虎城父子一前一后进入黑漆漆的屋中,杨虎城正要开口让特务把灯点上,却听得儿子惊呼了一声“爸!”

杨虎城惊讶地回头,结果看到了令他痛彻心扉的一幕。

只见跟在杨拯中身后的两名特务已经把明晃晃的尖刀插进了他的心口,杨拯中痛苦地倒在地上。

还没等杨虎城从这一幕中缓过神来,特务的匕首就落在了他的身上……就这样,杨虎城父子被残忍地杀害了。

而秘书宋琦云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下车之后被骗到一间警卫室中,在警卫室中被特务用匕首残忍杀害。

副官周继明、保姆,以及杨虎城的小女儿也都被杀害,无一幸免。

为了掩人耳目,特务们还特意用镪水毁坏了杨虎城的面部,使其难以辨认,然后掩埋在了戴公祠的一处花坛下。

张学良对杨虎城的评价

张学良得知杨虎城的死讯,十分悲痛,但同样身陷囹圄的他除了缅怀以外也做不了什么。

1991年,已经重获自由的张学良接受了媒体采访,采访者问及了他对杨虎城,以及杨虎城之死的看法。

已经年至九旬的张学良道:“对杨虎城这个人,我批评他是个‘老粗’。他这个人很时髦,但很多深刻的情况他不明白。他本人是一个好人,想让大家认为他是一个很爱国的人,很愿意这样…”

谈及杨虎城的结局,虽然已经过去四十余年,张学良的语气仍不无惋惜:“杨虎城的死这是我很难过的事,我到现在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对待他。我也不知道这是蒋先生的意思,还是经国的意思,或者是毛人凤作的主张,我不知道。”

“他走的时候(指杨虎城赴欧洲考察)我就劝他不要再回来,回来没好处。就像我,我没死完全是蒋夫人帮我,按蒋先生的意思是要把我枪毙的。”

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人,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面对蒋介石必将进行的报复,他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应对方式。

然而两人最终又都像自投罗网一般落入老蒋的掌控,落得令人惋惜的结局。有人说这是因为两人太幼稚,对老蒋太轻信。

真的是如此吗?其实无论是张学良亲送蒋介石,还是杨虎城在抗战爆发后执意回国,所为的无非是国家利益。

非要说他们哪里有错的话,只能说他们把蒋介石想得太好了,以为他也是一个能在国家危难之际不计个人得失的人。

参考文献

张学良口述史特辑凤凰卫视2016

惊心动魄的十四天中国青年网2021

上一篇:

下一篇: